和平路街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创新推行“微心愿”“微服务”“微协商”的“三微”治理模式,用细致入微的举措破解社区治理难题,让老社区焕发新活力。
“微心愿”重拾屋面“展新颜”。街道组织三个社区广泛开展为老旧小区居民点亮“琉璃瓦改造微心愿”活动。前期,班子成员和网格员通过实地走访,建立隐患问题台账,共摸排出18个老旧小区91栋楼琉璃瓦老化。街道牵头召开居民会议,经业主征询、专业评估后,采取“政府+居民”改造及筹集资金的模式,并出台《告知业主相关权利义务》法律法规,制定《琉璃瓦修复八个问题的解答》。施工中严格设置防护网、隔离作业区,增设防坠警示牌,组织网格员深入小区和居民楼张贴和分发《齐心协力消除琉璃瓦安全隐患的公告》267份,同时发挥党员干部、网格员、楼栋长的监督“探头”作用,紧盯施工质量,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把控。截至目前,广泛听取4000余户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收集意见建议36条,收费2307户,占比60.37%,23栋楼已具备开工条件,19栋楼正在施工中,4栋楼已完成琉璃瓦改造工作。
“微服务”做好民生“大文章”。街道始终秉持“问需于民、服务为民”理念,从服务居民和商户两方面切入,提供针对性服务,线上搭建“和平邻里”社区管家微信小程序,让服务精准触达群众需求,深挖辖区“能人资源”,将管道疏通、缝补修鞋、便民理发等50类服务、200位能人纳入小程序中;线下通过网格群实时推送服务信息,并制作便民手册方便老年人查阅。同时依托小区暖心活动室,常态化开展6元便民理发、家政服务,惠及群众600人次,既解决了老人和特殊群体的生活难题,又为辖区中年人提供了培训和就业岗位,实现“服务惠民、就业利民”双赢,推动“网络平台+社区管家”嵌入社区建设之中,成为城市商业有机组成,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微协商”激发社区“新活力”。由街道牵头,调动社区党委、铁三角、物业三方资源,发挥街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站及小区能人等多方作用,形成“1+3+N”微协商议事模式,通过在社区建立的“老街坊调解室”等九个协商平台,常态化开展民情恳谈会、专题议事协商会,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形成“需求、问题、服务”三张清单,在推动“综治中心+信访代办”深度融合发展中,一方面通过面对面沟通协商,让邻里纠纷、物业矛盾、家庭琐事等“小事不出社区”,另一方面推行信访代办制,网格员化身“代办员”,让居民诉求在家门口得到回应,实现矛盾风险精准稳控、吸附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今年以来,通过综治中心和12345热线平台共受理解决居民诉求293件,成功率达98%。如今,“微协商”议事机制已成为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建言献策和履职水平的重要实践载体,进一步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架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